Test React app with Karma
Why Karma?###
前端的工具真的太多了,多的有点让人眼花缭乱。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工具吗?我觉得对于一个成熟的需要长期更新维护的代码库而言,是的,真的需要😂,最起码每一类工具总得需要选择一个来使用。而对于那些“一次性”的作品,我觉得很多工具大可省略不用(它们甚至连测试代码都可以不需要)。而Karma就是属于那一类可用可不用的工具。这类可用可不用的工具有一些共性,它们要么是为了解决因项目复杂度提高而产生的问题(小项目可以不用),要么是为了提高开发的效率(不那么关心效率的话可以不用)。
Karma正是为效率而生。
我们先回忆下现在大部分的后端测试流程,应该是像下面这样:
代码改动 => 执行测试 ==Pass=> 发布
^ |
|==Fail====|
具体代码改动多少来执行一次测试则各个项目都有所不同了。一个比较普遍的做法是,在产品发布较大的版本变更之前,执行一到两次full regression test(也就是所有测试都要执行);在代码要合并(或提交)到主要的代码分支上时,执行smoke test(当然如果full regression test耗时短的话,也可以在这里执行full regression)(这里通常是和CI集成在一起的,不需要手动去执行测试)。
前端的测试流程其实和后端是类似的,它们的主要的区别在于:
- 后端的测试代码往往执行时间要远多于前端的测试代码;
- 一些后端的开发代码编译耗时远大于前端代码;
这也导致了后端的测试的频度不会太高。想象一下,某一个后端的项目编译就需要半个小时,测试代码执行再花个半个小时,如果我仅仅是修改了某个函数中的某行代码,我会愿意去花这一个小时来测试下是否我的这个修改产生了bug吗?即使每一次代码修改都这样做了,虽然保证了代码质量,但效率得多低啊。
而前端测试就没有上面的这个问题,因为我的编译加上测试可能总共也就1分钟,完全可以做到每一次提交代码都执行一遍测试。而Karma则可以将测试的粒度进一步细化:每一次有文件修改都执行一遍测试!这样带来的直接的好处是:原先提交了代码才能发现的bug现在可以立马就发现了,省去了定位bug的时间。所以我说Karma是提高效率的工具。
除此之外,这种以文件修改来执行测试的粒度还有一个好处,它让TDD (Test Driven Develop) 变得非常容易,你完全可以先把测试代码写好,再来写开发代码,直到开发代码可以满足所有的测试代码都通过为止。
另外,Karma是将测试的代码放入真实的浏览器中去执行的,即同时测试了生产环境依赖和兼容性。
以上,Karma是一种Test Runner工具,它可以让测试在代码发生很少的变动后就执行,从而在保证开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开发的效率。(如果要和后端类比的话,它有点像是Jenkins的角色)
Test a React app###
现在,假如我现在想写一个简单的测试函数,就测一下我一个已经实现了的React app(由create-react-app
生成)能否成功加载到页面上。一个简单直接的想法是直接在测试的代码中import包含React app渲染的那个js文件不就好了?然而,这样做会发现如下错误:
Invariant Violation: _registerComponent(...): Target container is not a DOM element.
简单说就是不存在对应的DOM,因为React app渲染是依赖一个已有的html文件的(比如html中有一个id为root
的div,我们的app会渲染到这个div上),而现在我们测试的代码是从完全空白的页面开始的。OK,那么先研究下create-react-app
是怎么把两者关联起来的:
首先,在执行npm start
的时候,create-react-app
会先使用webpack来将所有依赖的代码打包到一个js文件中,所以无论你的React渲染的代码写在哪里,最后执行了打包好的js文件也就执行了渲染的代码。
其次,在打包好js文件之后,create-react-app
会启动一个web server来host所有的资源,其中它写死了只有在public
文件夹下的文件会被当做资源加载到server上,因此在这个web server上,我们会打开public/index.html
页面,并在上面运行我们的渲染React app的js代码。
以上,为了避免一开始出现的错误,要么就像下面的代码那样人为创建一个DOM再执行渲染,要么就也把之前的html文件加载到测试的server上(如果用Karma的话,可以用html2js preprocessor来把html文件像js一样加载进来)。
import {expect} from "chai";
import React from 'react';
import ReactDOM from 'react-dom';
import App from '../src/App';
describe("app", () => {
it("loads without problems", () => {
const div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div');
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div);
ReactDOM.render(<App />, div);
});
});
Test React app with Karma###
和Babel需要写一个.babelrc
配置文件类似,Karma也需要写一个karma.conf.js
作为它的配置文件。具体怎么写这个配置文件这里不多讲,建议参考react-karma-webpack-testing这个项目。
这里提几个碰到的坑:
- 如果项目用到了
react-router
,Karma测试默认打开的页面路径是/debug.html
,不是/
哦,这里可能会有问题; - 项目的入口函数所在的js文件(一般是
index.js
)不要打包加载到Karma的server上,否则除了测试代码以外,项目也会随着加载而执行(如果是想测试整个项目的加载那也是放到测试代码里面); - 如果觉得弄Babel的设置比较麻烦,可以直接用
create-react-app
一样的preset,即react-app
这个preset,前提是需要设定一个环境变量NODE_ENV=development
;
Comments